五大支撑平台勇当“压舱石”
在“创新丛林”打造进程中,中国科大先研院不仅“建森林”——引知名企业等抢滩登陆,建联合实验室,孵化高技术企业;更站在巨人肩膀上“种大树”——扬鞭策马向全球科研最前沿进军,在攸关国家命运和民族复兴美好未来的科研领域和产业发展上抢占制高点,早立脚跟。
“世界一流研究院”,是国之科教创新重器,不可或缺的重大平台支撑。瞄准产业前沿,结合自身优势,突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新生的中国科大先研院全力构建合肥未来网络城域试验网、量子保密通信“京沪干线”工程总控中心、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先进技术与产业金融服务支撑平台、微电子与光电子技术产业共性平台等五大平台。
这些“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平台,或为当前国内外高度关注和研究的高端技术平台,或为国际性引资引智平台,或为区域级金融服务支撑平台,或为国家、省、市重点推进的产业研发平台,各有重点又相互关联,成为先研院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重要载体和支撑。
请缨未来网搭建大业
1987年9月14日21时07分。一封内容汉译为“越过长城,走向世界”的英文电子邮件,跨越半个地球从北京发往德国。以300bps的通信速率,这封电子邮件在网上“走”了整整5天才到达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标志着中国人使用国际互联网的历史诞生。
历经高速发展,虽然互联网技术突飞猛进,但使用瓶颈凸显:扩展性不足、网络安全问题突出、移动性支持不足、能耗巨大,且难以满足物联网、移动网络、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应用需求。
“未来网具有安全可靠、能耗低、高稳定性等优势。目前,美、欧、日等都已进军未来网,未来网络的研发和产业化已成为世界信息产业的制高点。”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为此,我国已经着手未来网络创新试验设施的建设。
据介绍,先研院将为未来网研发建设综合管控、量子通信融合、未来网络试验、内容路由研发、移动互联网研发和浸入式通信体验6个平台,同时打造一个展示大厅,为未来网络相关的新产品、新应用、新系统等提供效果展示和真实体验。
目前,该项目正在争取国家发改委立项。若获批准,新一代互联网络的“中枢大脑”将扎根合肥。
问鼎建设保密通信“京沪干线”
作为保护信息的手段,密码在军事、外交、经济、生活等领域得到全方位应用。然而,尽管设置越来越复杂,但无论什么样的高级密码,依然都有被破解的可能。
“古人在信封上用火漆封口,信件被拆开,就会留下泄密的痕迹。”有关专家比喻说,量子密钥在量子通信中的作用比火漆更彻底,因为一旦有人试图打开信件,量子密钥会让信件自毁,并让使用者知晓。
去年,合肥建成全球首个城域量子通信试验示范网,标志着大容量的量子通信网络技术取得关键突破。过去5年间,源于中国科大的这项技术成果先后应用于国庆60周年阅兵、“十八大”通信保障等国家重大活动。
据介绍,从城市内部,到城际,再到两个遥远区域,是量子通信发展的“三步走”技术路线,下一步,连接北京与上海的量子保密通信“京沪干线”将启动建设,总控中心就设在中国科大先研院。这将是世界第一条空间大尺度广域量子保密通信网络,也是未来量子通信走向运营的重要基础。
“此项目已通过国家发改委立项,各项工作在有序推进。”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介绍,项目研发将成提升合肥“创新高地”地位的重要支撑。
汇创新要素磁力尽显
人才、技术、金融,是推动科技创新向产业成果转化不可或缺的要素。中国科大先研院精心搭台迎精彩。
近期,国家科技部批准先研院设立“国际技术转移中心”。作为先研院招才引智的平台,中心在美国硅谷设立“先研院美国办事处”;建立完善海外人才引进、管理办法,使吸收海外先进技术常态化,效率更高;建立海外先进技术、科技人才数据库和国内企业技术需求数据库;搭建企业和技术对接平台。
实现技术产业化的惊险一跳,金融是必不可少的条件。为此,合肥市、中国科大先研院联合设立先进技术产业发展引导基金,对高技术项目从创意阶段就开始扶持。通过3年努力,将建立总规模达5亿元的5支基金,可带动社会资本20亿元,投资先研院项目30个。
技术共性平台是吸引优势产业集聚的要素之一。中国科大先研院打造出微电子与光电子技术产业共性平台,主要为微纳加工,集成电路设计验证和微电子、光电子器件测试提供服务。“微、光电子是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的核心技术,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是合肥当前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合肥乃至国内家电、汽车、装备制造等产业使用的芯片,约85%从国外进口,仅合肥一年芯片的需求量就超过200亿元,在微、光电子领域进行的科技创新,无疑将加快芯片国产化的进程。
赵登岩2013-11-26 合肥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