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区建设创造多个“第一次”,创新因子随处可见
于巧妮
晨报讯 记者 于巧妮 没有封闭的围墙,加以绿道、小桥、流水的装点,开放式大学的氛围,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简称“先研院”)或许可以让你感受到“再别康桥”的情调。
布局 开放式园区似环城公园
目前正在建设的先研院一期工程占地575亩,总建筑面积约53万平米,其中29万平方米已建成。今年9月,先研院首批400名研究生已入住。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园区综合楼。这座从天空俯瞰如“X”造型的大楼,利用坡地顺势而建,别有特色。
“综合主楼‘X’的造型,有两层寓意,一是作为未知数象征着探索未知世界;二是意指生物学中的染色体X。根据计划,主楼明年1月可完成专项验收和综合验收。”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金刚介绍。
金刚告诉记者,先研院内的自行车道将与绿道和水系串联,整个布局像合肥环城公园,“除了学生公寓楼外,园区其他部分都是开放的,城市车辆可以进入。”
正在建设中的研发实验楼建筑面积达6.5万平方米,今年8月开始结构施工,计划2014年春节前实现结构封顶。据悉,实验楼是一座“门”的造型,寓意“智慧之门”和“未来之门”,今后主要作为生化和物理实验室。
建筑 “积木式”公寓可拎包入住
建房子像组装家具、有着飞机内的整体卫生间、竣工即可入住。先研院的人才公寓和专家楼,还有另一个有趣的名字“积木楼”,这是合肥首个实施住宅产业化的非保障性住房项目,具有建设速度快,保温、采光、隔音效果好等优点,交付即可入住,是典型的“绿色建筑”。今年9月,它迎来了首批400名博士生、硕士生正式入住。
人才公寓项目通过运用住宅产业化工艺,墙面、梁柱、外挂板等构件均为后场预制,在现场拼装,无需二次结构施工,相较传统浇筑建构方式,施工速度更快、整体质量更优、抗震等级更高。加之大量工序早在工厂阶段就已批量完成,现场施工犹如“搭积木”,不仅降低了施工综合能耗,而且可有效避免扬尘、噪音及大量建筑垃圾产生,具有节能环保的效果。
由于“部件”都是在工厂做好,到现场拼接完成,其比一般建筑的装修污染也轻不少。传统的住宅,业主在进行交房、装修之后,一般需要空置两三个月甚至半年时间来让屋内的空气自然净化,住宅产业化项目可以做到交付即可入住的标准。
特色 太阳能独立微网发电
在先研院的建设过程中,创新随处可见。园区使用太阳能独立微网发电系统为路灯及景观灯供电,这也让它成为安徽省内第一家使用太阳能独立微网发电技术发电的工程项目。
这一项目投资约550万元,年发电量约42.4万千瓦时,能够供应575亩园区所有路灯及景观灯的用电,并将实现与市政用电的有效衔接,保证连续阴雨天气时的园区用电,保障负荷用电的可靠性。
此外,先研院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对暖通、给排水、照明等能耗系统实时远程监管和调节,通过对环境、资源、人员活动的全部数字化和信息化,获得显著的节能环保效益。
据悉,作为大建设“一号工程”,中科大先研院项目无论是在进度管理、质量控制,还是在安全文明等方面,都有着一套严密体系。中科大先研院建设不断刷新大建设“合肥速度”。现场最高峰单日投入劳动力1500人;平均每天完成110万产值,单月最高完成4500万产值。
江淮晨报2013-11-27http://epaper.hf365.com/jhcb/html/2013-11/27/content_74775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