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新闻博览

2013年06月03日
中国科学院“爱因斯坦讲席教授”裴有康教授访问我校并做前沿报告

5月30日,中国科学院 “爱因斯坦讲席教授”、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裴有康(David You-Hong Pui)教授来我校访问,并在东区水上报告厅作了关于PM2.5的学术报告。

 

在校期间,裴有康教授访问了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与盛六四教授研究组进行了交流。盛六四对裴教授在气溶胶领域的地位和成就给予了高度评价,希望今后双方能够开展合作,尤其是在利用同步辐射进行气溶胶的相关研究方面。随后,裴教授来到地空学院,与谢周清教授研究小组展开了热烈讨论,孙立广教授介绍了相关情况,裴教授对谢周清教授所做的相关工作表示浓厚的兴趣,希望谢教授能够推荐优秀的学生和老师到明尼苏达大学进行访问交流,推动深入合作。谢教授也表示欢迎裴教授经常到科大进行讲学和开展合作。

 

 

 

30日下午,裴教授在水上报告厅为全校师生做了题为“An Integrative Approach to the Study of PM2.5 Pollutants: Rationale, Instrumentation, Sources, Effects, and Mitigation by Filtration”的专题报告。报告会由地空学院副院长汪毓明教授主持。

 

 

在报告中,裴有康教授介绍说,PM2.5是美国环境保护署于1997年制定的系颗粒物标准,空气中约40%的PM2.5源自燃煤污染物,约25%为汽车排放尾气。治理PM2.5必须从源头入手,过滤法是控制污染的主要手段之一。他将学术机构、政府和企业比作三个齿轮,齿轮的外围是环境影响、标准制定、政策规定、技术创新等,产学研三方环环相扣,只有三方向同一方向运转,才能形成良性循环,而处于齿轮核心的公众,即你、我、他,每个人都是推动这个齿轮系统运转的动力。

   

尽管报告内容的专业性比较强,但裴有康教授用其深入浅出的精彩讲述博得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报告结束后,来自不同专业的同学表达了对报告内容的浓厚兴趣,并就自己的想法或报告中的专业问题与裴有康教授进行了讨论。

 

在校期间,校党委副书记鹿明、副校长陈初升会见了裴有康教授,就科大校友在美国学术界的表现、学校的人才培养与人才引进、两校国际合作的相关情况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裴有康(David You-Hong Pui)教授是明尼苏达大学Distinguished McKnight University Professor ,明尼苏达大学粒子实验室和过滤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LM Fingerson/TSI Inc公司机械工程主席。他在气溶胶及过滤技术领域享有盛名,拥有超过220篇期刊论文和20项专利,已经开发或合作开发了多种广泛应用于商业的气溶胶用具。他是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ASME)成员,曾任美国气溶胶研究协会(AAAR)和国际气溶胶研究大会(IARA)主席,并多次获得学术成就奖,包括Max Planck研究奖(1993),Humboldt研究奖,美国资深科学家(2000),以及由美国、德国和日本气溶胶协会授予的Fuchs Memorial研究奖(2010)——该奖项是国际气溶胶学界最高奖项。2013年被中国科学院(CAS)授予“爱因斯坦讲席教授”称号。

 

(外事办公室)
  • 08.27
  • 08.26
  • 08.26
  • 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