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新闻博览

2013年07月29日
学校召开新生“科学与社会”研讨课程启动会
    为了帮助全体新生开阔知识视野,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尽快适应大学学习和生活,学校在广泛调研国外著名高校课程教学模式基础上,经校内专家多次讨论,决定开设新生“科学与社会”研讨课程。
 
     7月25日,学校召开“科学与社会”研讨课程启动会,侯建国校长、各学院执行院长、本科教学副院长、微尺度国家实验室负责人、“科学与社会”课程指导委员会委员,党政办、教务处、学生处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启动会由陈初升副校长主持。 
 

 

侯建国校长在讲话中说,为进一步提高本科教学质量,更好地培养创新型人才,过去几年学校以“因材施教”、“个性化培养”为主线,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为目标,从学制、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方面入手,实施了一系列教育教学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新生教育是大学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如何引导学生顺利完成从中学到大学的转变,并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目标和方向,是新生教育的主要任务。新生“科学与社会”研讨课将通过主题报告从宏观视野探讨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未来科学的发展趋势、人类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等,让学生了解科技发展的历史与作用,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小班课程讨论和专题调研,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判断与团队协作能力,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我们希望通过新生“科学与社会”研讨课程的建设,有效促进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培养、人格与素质的养成,进一步提升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教务处处长蒋一介绍了课程基本信息、组织架构、实施方式以及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等的具体内容。与会者一致认为开设这样的新生研讨课非常必要,并对课程的组织与实施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科学与社会”研讨课为新生必修课,纳入素质教育计划。学校专门建立了课程指导委员会和课程组的两级管理机制,课程指导委员会负责课程目标、主题、内容等的设计,并指导课程组开展工作,课程组则负责课程的具体实施。目前,学校已为2013级新生准备了六个由校内外著名教授担任主讲的主题报告,同时将选聘100位教师担任班主任,负责为期一学年的小班研讨教学,对全校新生进行浸润式培养。课程的具体实施和管理由教务处负责落实。

               

       (教务处)

  • 08.26
  • 08.26
  • 08.25
  • 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