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推进实施博士生招生计划管理改革试点工作,及时总结试点工作实施两年来的经验和成效,教育部发展规划司于8月7日来我校开展试点工作实地调研。张淑林副校长会见了调研团一行并主持调研工作会议。调研期间,调研团听取了张淑林副校长关于我校实施博士生招生计划管理改革中的新思路、新举措、新成效、新经验和新问题的总体介绍,并与研究生院负责人、博士生导师代表、博士生代表就招生录取方式、博士生课程设置、科研参与进度、博士生待遇及分流等有关问题进行了交流座谈。

会上,张淑林副校长代表学校对来我校开展调研工作的教育部发展规划司一行表示欢迎,对规划司长期以来给予中国科大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她说,博士生招生计划管理改革工作是一项涉及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深层次问题的重大改革,是引领中国未来高等教育发展走向的战略举措,中国科大率先倡议并严格实施此项改革已有两年,期间,我校在招生计划分配、博士培养机制、择优分流机制、整体资助水平等方面均取得了重要突破或明显成效。在谈及如何深化博士生招生计划管理改革时,张淑林建议应继续坚持给予并扩大试点高校的自主权,要更加注重和突出博士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及综合能力培养,进一步完善试点高校的博士研究生分流淘汰制度建设。

教育部发展规划司事业计划处徐小强副处长

教育部发展规划司事业计划处龚卫华
教育部发展规划司事业计划处徐小强副处长介绍了此次调研的原因和目的。他说,之所以将中国科大作为调研工作的首站,是因为科大是博士生招生计划管理改革的首倡高校和试点单位,其严谨的教学科研风气和精品培养理念为试点工作提供了保障。此行即以科大为窗口,全面梳理和总结试点工作实施以来的经验和成效。
随后,我校研究生院古继宝副院长就我校博士生招生计划管理改革试点工作向调研团作了专题汇报。古继宝重点介绍了两年来学校在博士生招生计划、培养过程、分流淘汰、资助水平等方面推出的各项创新举措和实施情况,并详细回答了调研团的诸多提问。

座谈会分博士生导师代表座谈和博士生代表座谈两场进行。参加导师座谈的有来自数学、物理、化学、生命科学、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等单位导师代表,他们围绕深化博士生招生计划管理改革这一核心议题,从提升一流大学博士生教育自主权、扩大高水平大学博士培养规模、国际一流大学博士生招生与培养机制建设等方面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在博士生代表座谈中,规划司调研团听取了来自各学院、各年级的数位博士生代表对择优机制、资助体系、课程教学、就业预期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我校实施博士生招生计划管理改革两年来,始终以“精品培养”和“全过程弹性管理”为基本定位,以“提升博士生培养质量”和“充分结合学校学科优势及人才培养特点”为改革宗旨,在以下四个方面采取了诸多创新举措。
在招生计划分配方面,坚持“以招收培养长周期硕博贯通的博士生为主”的总体思路,增量指标面向国家重点学科、大科学工程和国家重点实验室、高水平导师、科教结合等重点领域倾斜;扩大长周期硕博连读、直接攻博的招生比例,减少三年制公共招考的博士生招生规模,优化了博士研究生招生规模与结构。
在培养过程改革方面,推行“三步走”式的全过程弹性管理,重设“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强调博士课程的深度、广度和新度,注重理论性专业与实践类专业课程的分类设计;提高各学科的博士学位标准;设立了博士生国际学术交流基金,启动了博士生创新能力提升支持计划,建设了本硕博一体化的创新教育教学实验基地。
在择优分流机制建设方面,各学科在博士生招生上采取本硕博、硕博长周期培养模式,实施“跨栏跳”全过程质量控制战略;实行博士生资格考试和资格审查制度;进入博士阶段,实行课程学习、年度考核、学术论文发表、国际学术交流能力、学位论文开题、学位论文评审与答辩等环节的质量控制;学校每年对博士生开展学业进展考核。
在校内资助水平方面,为鼓励做出重大科研成果,我校首创了博士生助理研究员制度;为提高科研学习的积极性,完善了博士生奖学金体系;为解除基本生活顾虑,提高了博士生助学金待遇。
博士生招生计划管理改革试点工作优化了学校研究生教育资源配置,带动了全方位的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引导了建立多环节的质量保证机制,激活了研究生导师与研究生参与培养工作的积极性。实施两年来,得到了我校导师、相关联合培养单位的欢迎,在未来工作中,我校将进一步采取多种举措深化博士生招生计划管理改革。
(研究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