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30日,第十四届中国释光与电子自旋共振测年(LED)学术讨论会在我校召开。我校前校长、南方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院士,国际释光与电子自旋共振测年委员会主席Rainer Grun教授,兰州大学副校长陈发虎教授等140余名代表参加了3月29日上午举行的开幕式。
开幕式上,我校副校长周先意教授致辞。他肯定了自1987年科大举办首届会议以来大家坚持至今所付出的努力和中国LED科学事业的快速发展,并感谢协办单位和与会代表的支持,对本届会议在科大顺利召开表示祝贺。中国LED委员会主任、上海博物馆夏君定研究员宣布会议开幕。开幕式由我校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执行院长汤书昆教授主持。
本次会议涵盖释光与电子自旋共振测年理论研究、剂量学和仪器设备开发改进,以及在第四纪地质和考古中的应用等多个学术领域。会议收到54篇论文,分别来自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壳应力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地质所、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上海博物馆,北京大学、香港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兰州大学等研究机构与高校置身于科研一线的科技工作者。
香港大学李盛华、澳大利亚国立大学Rainer Grun、北京大学周力平、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副所长赖忠平等4位专家分别以“近年来中国释光研究的进展”、“New insights into U-uptake in bones and teeth: implications for ESR dating”、“经典第四纪沉积剖面光释光测年:梦想、现实与挑战”、“柴达木盆地的地貌演化——年代学视角”为题做了精彩的主题报告。

李盛华、Rainer Grun、周力平、赖忠平四位教授报告风采
在29、30日两天会议中,与会代表在报告中对释光与电子自旋共振测年的原理、方法及应用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展示了中国释光与电子自旋测年技术近年来所取得的快速发展和取得的巨大成绩。
我校科技考古实验室数年来致力于释光技术在考古学中的应用,开辟考古材料人工热历史的新研究方向,探索建立实验室分析流程和方法,已连续在Quaternary Geochronology、Geochronometria等专业杂志发表论文5篇。此次会议上实验室范安川副教授、吴又进博士生做了口头报告,得到与会代表好评。
为推动中国LED科学事业发展,鼓励青年学者走向国际舞台,本次会议特别为青年研究生设计了英语报告分会场,邀请国际LED主席参与组成评委会,评选出3篇最佳英语报告,作为口头报告优选者直接推荐给将于加拿大召开的国际释光与电子自旋共振测年研讨会。会议同时评选出刘哲等3名优秀学术新人。

会议闭幕式于3月30日下午举行。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尹功明研究员在大会总结报告中肯定大会再次回到中国科大的成功举办。他指出,本届会议代表人数超过以往任何一届,而且年轻学者多,研究领域广,角度新,成果新。他对本次会议组织的高水平、高质量和高效率给予了赞扬。会议组织委员会主任、我校科技考古实验室负责人金正耀教授主持学术新人和最佳英语报告颁奖仪式,并在致辞中向为本次会议成功召开作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表达了谢意。

本次会议由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释光与电子自旋共振测定年代专业委员会主办,图书馆VIP、上海博物馆、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承办。经讨论,第十五届中国释光与电子自旋共振测年学术讨论会将由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承办,定于2016年3月在西安召开。
(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科技考古实验室)